第三天的點是前往”國立中央博物館+韓文博物館”,因個人興趣及相關所學,所以行程大多是參觀博物館和建築,應該也是說每次行程其實都是圍繞這兩件事在打轉,但本篇只講國立中央博物館,所以首先要到達國立中央就是搭乘地鐵到達二村站後下車,接著站裡面就會出現大量的指標,滿滿的打著”national museum of Korea”指標,同時韓文博物館的指標” NATIONAL HANGEUL MUSEUM”也常伴隨左右,沿著指標走就會出現一道新挖的地下連結通道,這通道非常的寒冷,且因為通道很長所以還附有如機場般的運輸帶,當天走到通道時人數大約就四個吧,我猜當地人都開車去較多,因為進去博物館後其實人不少。
國立中央博物館官網-https://www.museum.go.kr/site/chn/home
國立中央博物館-兒童展官網- https://www.museum.go.kr/site/childeng/home
(二村站站內找尋national museum of Korea標示)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標示通常跟national hanguel museum 在一起)
(很值得拍合照的反射鏡)
(超冷接駁通道,有兩段運輸帶)
所以從地鐵站一出來後,我們立刻被韓國春天的景色給吸引去,一出站後向左看就是博物館本人,但是向右前方直視後,立刻就被一大團粉、桃色的花群吸引,所以一開始我們就直行往右前方走,是一大片花叢加櫻花,當時現場已經聚滿一堆人爬到樹上強行跟櫻花合照的人,然而我和我朋友是一整群中唯一沒有強拉樹枝或站在樹上拍照的人,現場即使有巡邏員大家好像也都不是很在意的樣子,總之,繽紛的花色讓當天陰鬱的天色加分非常多,且這裡的花量比後幾天我們去首爾林的還多五倍以上,這是參觀博物館以外的意外驚喜。
(一出地鐵站畫面)
(箭頭指的就是國立中央博物館本人)
(地鐵出來後往前方右轉的水池)
(往博物館走經過的鏡池)
跟大量的花朵們合照完後,我就繼續往博物館走,到博物館前有一個大水池(鏡池),看起來就讓人覺得有莫名的霸氣,水池中央還有一座韓式傳統涼亭(青瓷亭),不過從頭到尾我們都沒空走到涼亭那,在水池(鏡池)邊拍完照就繼續往上走,大樓梯的正中央沿路就開始擺放滿滿的花盆,當一走到博物館平台層時,出現的花盆群花多配色超美!!!!!!這區的花我們可是拍到一個不行,因為真的超美,顏色也讓人覺得超級愉悅,不虧是國家級的管理。
(從大樓梯向上走)
(顏色配的超美的花)
(只要看到這張照片就會心情很好)
(博物館正中間的洞可以遠眺首爾塔)
(特展要收費用)
(穿過中間的洞上了大樓梯後的風景)
(向右看有高爾夫練習場)
終於拍完罌粟花區後向建築物繼續行走,立刻可遠眺到首爾塔在博物館川廊的正中央,所以我們就先自然地往大樓梯爬上,想說先看後方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總之,向後走後可看見後方有一座高爾夫練習場,和周邊的一些庭園造景,看完後就向左方走去,進入後一抬頭就會被巨型的薄拱造型天花板搶奪眼球,再進到大廳前因為當時沒什麼人走進博物館,讓我一度有點緊張,不過一進去後就發現裡面一大堆人,拿完中文簡介後,真的要進去展覽空間了,進去前入口處會像機場一樣,需要讓背包照x光機器,以及人要通過金屬探測檢驗門才可進去參觀。
(樓層介紹)
(常設展廳入口)
(樓梯很好拍)
(左邊那塊是兒童展得介紹牌)
這區常設展示免費的展覽,然後因為展廳相當的巨大,所以各處、隨處都有滿滿的休息區,所以若是不急的話,可以在這邊悠哉的度過一天,且園區中間也有滿滿的餐廳,所以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參觀景點。
(從探測器進入展館後的指標)
(我朋友去廁所時的等待時間只好亂拍)
(附加無用小知識:有一集running man在這裡撕名牌)
常設展區分成三層樓,一樓展示有關史前、古代館+中世紀、近世紀館,二樓為捐贈館+書畫館,三樓為亞洲館+雕刻工藝館,建築物的總樓地板面積有13.7萬多米平方,我不確定我在常設展這區走了多久,不過3個小時跑不掉,且以一種完全不精細的方式在看藏品,中途都沒坐下休息,基於博物館真的很大,所以走得非常累。
(一樓,因為常設展網頁上有中文說明可以下載,所以這裡我就不多說明了)
(一樓)
(一樓)
(一樓)
(一樓)
(一樓)
(一樓)
(一樓,這間賣店東西很少,要認真買就去外部賣場購買,外部賣場就夾在常設展與兒童展中間)
(一樓)
(一樓,這區休息區很舒服)
(一樓,喜歡他像圖書館閱覽室的桌子)
(一樓,這是我覺得很可愛的展品,他是一種硬幣,做成臉型的硬幣,所以每個都有被打洞洞)
(二樓,這區休息區一開始一個人都沒有,但當我上完廁所再進去後就被一家子人入侵了!!!)
(二樓)
(三樓,逛到這已經很累了,本來不想進這一展間,不過遠看室內有建築,覺得有趣又再走了過去)
(三樓,進去後看到的是一棟韓國傳統建築)
(三樓)
(三樓,以狗為主題的展覽)
(三樓)
(三樓)
然後,常設展我個人覺得要不是對於韓國歷史有極大興趣的人,可以走馬看花的看就好,建築物本人很好拍照,所以,可採取重點式參觀即可,不然真的會非常累。
常設展覽館 |
|
開放時間 |
|
入場費用 |
免費 |
備註 |
2018年的臨時閉館日期為4月2日(週一)、11月5日(週一)。 |
接著是最想推薦的展覽-兒童展,兒童展有分時段及每個時段都有人數管控,在進到兒童館前會先經過櫃檯,首先要去櫃台領票或有在線上預約,才可進入展覽空間,一開始,過去時我不知道要領票,所以在門口看著一位大叔嚴格管制人群的進出,且看了時間發現我們也快要換下一場的時間,所以當時決定先離開這裡前往韓文博物館參觀,所以當3點場次開放時,我們就急急地回來,回來時才發現了櫃檯的存在,所以當下就去詢問要怎麼進去兒童展,當時我特別挑了一位年輕小姐問,因為心中覺得他英文應該比較好,所以當他講一講後,問我們幾人要進去,我說兩位,他立刻轉成韓文轉頭並以訕笑的臉跟旁邊櫃台大嬸不知說什麼,接著以一種不悅態度把票給我們,讓人覺得要說人壞話也不要那麼明顯吧!!!!?感覺很差啦啦!!這樣態度在一個國家級的博物館真讓人不敢恭維,總之,拿到票後進去參觀時間其實只剩20分鐘。
(兒童展入口,入口超多這種泡棉製成的椅子,等待入場時每張造型椅子都被小朋友和家長占滿)
(旁邊的教室,當天沒課程,開放供停等空間)
(櫃檯區抬頭可看到造型採光井)
(現場取票的櫃檯)
(兒童展的票根~~不用錢但要取票)
(大量置物櫃,右側的櫃子甚至大到可以站入兩人,我沒使用,不過我猜本來應該是提供給嬰兒推車置放的區域)
(但現場看到嬰兒推車都置放於櫃檯後方)
(簡介-正面)
(簡介-背面)
(入口都有拉紅龍阻擋隨意進入的人,並且要經過西裝大叔拿票掃描確認後才可進入)
原本以為20分鐘應該綽綽有餘,沒想到展區之大加上我覺得好玩畢了,所以每個關卡都看很久,導致部分展覽只能匆匆看過,首先就被遊戲空間(老虎故事)的畫面給驚喜到,展覽規劃方式是以圍繞一棵大樹所衍變出的多項活動組合,其一角為有真實尺寸的老虎玩偶可摸,並有一角是爸媽可以講故事區域,周邊還有小朋友自己可以玩的區域,內容是以繪本內容為出發點的發展,其中一幕是有關在廚房的故事,所以現場有用瓦楞紙製作模擬廚房空間,轉換成供小朋友跑動的隧道,看著看著讓我一度覺得是虎姑婆的故事,不過後面有另一個設施是去拉老虎尾巴有多長的裝置,所以應該不是虎姑婆!!!旁邊還有一棟瓦楞紙做的屋子,有拉門,拉門上有開洞,跟廚房空間一樣,很多爸媽站在外面空間跟小朋友互動,一方面確認小朋友安全,一方面透過不同視角互動,小朋友都超開心!!!老虎故事展覽推測是特展,因為他是目前唯一跟平面圖上搭配不起來的空間名稱。
(展場全區平面圖,除了餐廳和兒童教室沒進入其他空間都有進入,空間名稱翻譯是我翻的,所以都很直白)
(入口左側)
(遊戲空間-老虎故事展區)
(可拿取的明信片以及老虎面具)
(明信片成品)
(小洞洞開窗爸媽和小朋友都玩得超開心)
(另一側較建築形式設置,也是有小圓洞開窗,另一對母子也在這對看得很開心)
(這張是在說哪種虎在哪個地區,有知識性)
再來繼續前進,下一區我先行左轉,左轉後可以先看到廊道空間放置很多可以動手拼圖、拓印,甚至是有志工在現場幫忙的油墨拓印的活動,不過當時這區停留的小朋友不多,但最少最少人的空間是兒童圖書室,裡面只有一個講電話的媽媽以及在舞台上不停唱歌蹦跳的小朋友,家具也都是瓦楞紙製作的,這一區超級安靜,我也是拍一拍照就離去,出來後向底部前進,出現三大張圓桌,也是屬於拼圖區的一環,桌子除了可以在桌面外面遊玩,小朋友還可以鑽到桌面正中間玩。
(在紙上用蠟筆拓印出圖案的區塊)
(綠色牆面背面就是兒童圖書館)
(左邊桌子小朋友可以鑽到桌子中間向外面互動,所以那張桌子沒空過,玻璃後面就是大斜坡)
(整個空間都是前面那位小朋友的舞台)
再來我繼續往後方走,因為我從遠方就一直看到一堆小朋友在後面一直跑跑跑,當我走進去後發現這一區應該是利用行動不便坡道做出的奔跑空間,因為她就是純粹的大斜坡上面有鋪綠色的地毯,小朋友就無限在旁邊上樓梯,往下跑,然後一直循環著個畫面,前方還有一個大的投影畫面撥放操場跑道的畫面,就是明顯要供小朋友在上面奔跑的樣子,令我訝異的是這樣簡易的一個空間,小朋友就在裡面玩到噴大汗,但都高興到一個翻天,且中途還發生碰撞事件,兩個小朋友立刻倒地不起的大哭,但爸媽都笑笑地把小朋友抱到旁邊安撫,非常冷靜的處理並且沒有互相責罵或是呈現情緒的處理,畢竟這樣空間互撞就是無法避免,覺得爸媽們的處理方式都很好。
(大斜坡撞擊事件,畢竟小朋友跑向無法預測)
(父母救援完成畫面,不過不減其他小朋友的興致)
(前方大螢幕再撥放操場相關動畫影片)
再往外走兒童教室當時做了一大堆看起來很累的家長,應該不分是當時在斜坡上奔跑孩童的家長,因為很多人在裡面坐著所以我沒拍照也沒進去,因為一度以為是休息室,回來翻譯地圖後才發現那是教室。
隔壁的低齡遊戲空間也是很有趣,這間小朋友也是玩瘋,首先進去要脫鞋子,然後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對兄妹和媽媽在玩,妹妹想要把自己塞進小小圓型盒子裡,然後正要完成媽媽將盒子封印不到兩秒,哥哥立刻把箱子掀開,然後妹妹發出不滿得聲音,而鞋櫃旁有另一個叫不動兒子離開的爸爸,全程一直呼喊的兒子要走了,可是兒子一就在裡面玩的不亦樂乎。
(粉紅衣服妹妹努力將自己縮在盒子哩,等右側媽媽把她蓋起來)
(鞋櫃旁另一家的爸爸叫不出自己的小朋友,叫聲充滿不知怎麼辦好的狀態)
這區是介紹有關”早期智慧”的區域,所以會講到量身高、以前的地圖要怎麼畫出來、怎麼使用秤、還有丟錨射鳥的體感互動區,中間還有很多台螢幕可以讓小朋友點問題的互動平台。
(牆面都有小小又簡單的手動互動裝置)
(注意標誌也做得很可愛)
(用粉筆繪製地圖體驗區)
(旁邊有放置板擦和粉筆,這裡玩的小朋友年紀都比較大)
(未完成之地圖,等待小朋友幫他們畫好畫滿)
(體感互動裝置,拿矛丟老鷹模擬早期打獵方式)
(量身高)
(秤重體驗,兔子是有重量的,把砝碼放對才會平衡)
接著再往後走先去”新羅-雄偉的黃金王國新羅”區,這區可遊玩年齡層很廣,因為有可以不用講解就遊玩的設施,也有需要經過講解才可以遊戲的設施,一進去後左面牆壁是一大面牆是在講解新羅歷史的牆面,上面有一些很簡易的互動設施,中間會出現一大張桌子,桌子有可以蓋章蓋出飾品紋路的區域、留言紙條、3d拼圖、正中間圍著柱子的電腦互動區、人體版的桌遊區…,以及後面也是一堆小朋友玩瘋的空間,兩座只有小朋友鑽的進去的小山丘,且兩座小山丘內容也不太一樣一邊有山洞,一邊有溜滑梯,山丘旁的窗戶邊也坐了一堆疲累的家長,個人很喜歡小山丘的設計。
(講解新羅起源的牆面,牆上都有簡單的互動裝置)
(圍繞柱子發展出的展示方式)
(桌上的連續章,可以蓋出飾品紋路,自己設計創造的遊戲區)
(有山洞的小山丘)
(不太清楚隧道要表達的意義,但小朋友應該也會很喜歡)
(留言紙條)
(柱子下方那圈都是用電腦的互動區,滿滿都是人我不好就近拍照就沒有過去了)
(前方的透明罩子是小朋可以鑽進去看頭往外看的空間,下方的積木是3D拼圖)
(人體桌遊,父子中間黑黑那顆就是這遊戲用的骰子)
(文字接龍牆)
接著往外走會看到”蒸飯的陶器”及”漂亮多彩的衣服”區域,衣服區個人覺得是家長比小孩開心,因為家長都很興奮地幫小朋友拍照和換穿衣服及皇冠,衣服只有小朋友能穿,且有試衣鏡,皇冠也各個都有重量,我原本以為很輕,沒想到拿起來都沉沉的,不是隨便處理的做工;蒸飯的陶器區外部則有陶器3d的拼圖,不知為啥現場看到是家長拚得很開心的畫面,以及很像蛇窯的通道,不過裡面是擺放的許多的陶器,且此區也有跟前面一樣的設置,就是家長在窯道外面跟小朋友互看,然後也都很開心。
(衣服整套穿起來很霸氣)
(害羞不敢穿衣服也可以只體驗戴皇冠)
(桌面上都有圖案可以將皇冠依位置對放回去)
(衣服試穿完就掛號放旁邊)
(左邊黑帽子爸爸極認真在拚陶罐)
再來就是最後一區”甜蜜的家”,這區是我最喜歡的區域,這區有製作擬真的瓦片供小朋友拼湊,讓小朋友可以了解瓦片的搭接與鋪設,以及中間區有建築物的拼圖,建築物的拼圖這區每棟建築物都長得不一樣,連大人都很推薦來試組看看,因為有先後順序問題,所以雖然片數不多,但順序不對依樣拼不出來,算是小有益智的區域,旁邊還有一棟模擬舊有建築物的模型。
(介紹多種屋瓦名稱和位置)
(小艱難拼圖)
(有很多棟可以拚,且旁邊都會放置完成樣子的模型供參考)
(用高密度泡棉製作的屋瓦)
(掉到地上都不會破,超喜歡這個設計)
(認真拚可以完成一小片屋頂面)
然後平面圖上唯一用圖片表示的建築,是更早期居住空間的模型,內部進去後會有影片撥放和講解種稻的繪本,外部一圈跟石頭有關的設備我不知道是要做什麼,因為逛到”甜蜜的家”這區時就已經在被趕著清場,所以我看到的只有志工將大石頭移回身邊放著,不過要做什麼我都不知道。
(志工旁邊的石頭我不知到底是拿來做什麼互動的,但以一開始看到的畫面也是很多小朋友在玩)
(種稻的繪本)
(空間不大的欣賞影片區)
(圖片右側座椅就是看上圖影片的位置)
總之,常設展區若不是對內容太有興趣的話,真心建議不用花時間,不過他也不用費用,所以多少可以逛逛,只是要走完的話,建議需要一天的時間,而兒童展部分我不確定是不是所有沒有小孩的人都可以進去參觀,因為我的朋友跟我說他一個男生想要進去看其他地方的兒童展,因為沒有帶小朋友就被拒絕了,所以這點需要再確認,個人是大推這裡的兒童展,非常值得帶小朋友來玩,且這一玩應該是很難離開就是了,要小心。
兒童博物館 |
||
開放時間 |
|
|
晚上時間 |
|
|
梯次 |
|
10:00~11:50 |
|
12:00~13:20 |
|
|
13:30~14:50 |
|
|
15:00~16:20 |
|
|
16:30~18:00 |
|
入場方式 |
|
|
拍照禮儀 |
|
參考網頁-https://www.museum.go.kr/site/childeng/content/visitor_information
另外另外我有開一個社團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討論~~臉書請搜尋"賈小姐旅遊記"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