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一人獨遊飄去了一些學校參觀,而今天去的這間也是朋友推薦的自己母校-香港大學,但第一次推薦時我沒去,因為時間卡卡,但這一次都是我自己的時間,所以就此安排前去參觀,不過當天參觀正值假日,所以有小小缺憾,然後發現其實港大根本就很希望大家去參觀學校,因為學校網頁上甚至還有導覽港大的相關網頁和行程。

學校官網-遊港大: https://www.hku.hk/visit/index.php?l=tc

總之,我在心滿意足地吃完羅富記後,使用google協助我前往港大的路程,經過前天爬山去勵德屯爬到心寒後,發現花錢搭車是一項比較明智的選擇後,google完成後,發現一出羅富記就有站牌前往香港大學,所以超級開心的就在那等起巴士。

(與羅富記同一側的巴士站牌)

搭乘的是55號巴士,當巴士來時,我才發現是小巴士!!這幾天搭乘多次小巴士,也還好寄住的朋友有先帶我搭乘,讓我當下比較不緊張,因為香港小巴士車身沒有跑馬燈,也沒下車鈴!?所以下車大家都用嘴巴喊,朋友說,因為我們外地人不知道車站,所以一上車就跟司機說你要去哪,請司機到站跟你說,因為不管對方會不會普通話,基本上都聽得懂站名,所以我一上車就跟司機說,可以到香港大學跟我說嗎?所以我順利地下車,並感受小巴司機在城市裡穿越的快速與方便。

(網路上找到的參考照)

一下車,就看到其實有地鐵可以搭,所以大家還是可以搭乘地鐵來參觀,地鐵站就是香港大學站,一下車其實司機還很溫馨的跟我說了一串我聽不太懂得話,大概是這裡不是入口處之類的,總之,一下車我就呆掉,看的到地鐵站,也看的到在空中的學校,但要怎麼進去?就在迷迷糊糊中,忽然有人從地鐵站的電梯出來,所以我就想說搭電梯上去看看,果然,搭電梯上樓後,教室空間都在那一層,讓我深深覺得學校是空中之城。

(通往上、下、地下層的地鐵升降梯)

所以上去後,我張望一陣子,發現入口處有學校的地圖,看了一下就決定先從左側方向開始逛,當天是假日,所以學校裡面人不多,然後很多教室入口我基本上不敢亂闖,一方面怕被鎖在裡面,一方面很沒禮貌,第一間經過的是邵逸夫樓,然後看到翻譯覺得也太可愛(邵逸夫=run run shaw),校內建築名稱都是以人名方式取。

(我逛的順序)

(一從地鐵電梯上去後,看到學校後山的擋土牆大片到很吸睛)

學校有多棟法定古蹟和歷史建築物,若是古蹟迷非常推薦去參觀,但看了網頁介紹,我也是多棟沒有逛到,經過邵逸夫樓後,繼續往前走,走向莊月明文於中心也是當天我在校內晃蕩,遇到最多人的一棟樓,因為當天有圍棋比賽,雖然人很多,但超級安靜。

(進入後可以明顯感受到室內空間是沿山而蓋的形式)

(當天有超級寧靜的圍棋比賽)

(校園椅子的顏色超可愛)

逛完出來往後方看去,看到了遠方兩棟紅磚外表的建築物,所以就往後面方向走去,看到的是儀禮堂及梅堂,若再往上還有登山步道的指示,不過我就沒有再攀爬,在兩棟外觀拍完要往回走的路途中,經過兩棟樓,我才終於看到跟我一樣是觀光客的人。

法定古蹟

盧嘉堂、儀禮堂及梅堂

盧嘉堂、儀禮堂及梅堂分別於 19131914 1915 年相繼落成,以香港大學第一任校監盧嘉、第一任校長儀禮、及第二任校監梅含理命名。
建築物原為三幢學生宿舍,樓高三層,由紅磚鋪砌而成。1966 年香港豪雨成災,儀禮堂和梅堂遭到極大破壞。維修工作完成後,大學將三間宿舍合併,於 1969 年改稱「明原堂」。後因大學發展需要,最早建成的盧嘉堂於 1992 年拆卸,而儀禮堂和梅堂經修葺後則改作教學和研究用途。(摘至學校官網)

(儀禮堂)

(儀禮堂)

(儀禮堂)

(儀禮堂)

(儀禮堂)

(梅堂)

(梅堂)

(梅堂)

(梅堂)

(梅堂)

(梅堂)

(梅堂)

(梅堂)

(儀禮堂)

(梅堂)

(梅堂)

逛完這區,我又開始往進來的方向回去,接著我往研究生堂的方向走去,因為想著先把要向上爬的區域爬完,再往平面或下方去參觀,研究生堂是校內形式較新的一棟校舍。

(研究生堂)

接著往校園的另半部走去,途中經過圖書館大樓(新翼)看到一個花園大平台可遠眺,所以就走過去看,往下看,遠方隱隱約約看到一棟粉紅色的舊建築,當下超級想要去看,粉嫩顏色讓人超級期待,不過當下想要先將同層建築看完再過去,所以抱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先離開。

(圖書館大樓-新翼之可向下看的花園平台)

(平台看出去的風景)

繼續往左邊走到底,會從一大堆現代性建築穿越道歷史建築區,走到底會看到逸夫苑和香港大學訪客中心,不過當天都沒開,兩棟磚造歷史建物都很迷你可愛,且旁邊就是一棟巨大尺度的現代性建築,現場看感覺衝突性十足。

歷史建築物 / 二級歷史建築物

逸夫苑

(前身為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高級職員宿舍)

 

建於 1923 1924 年間,原為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高級職員宿舍,供駐守西區抽水站的水務署員工留宿。宿舍高兩層,共有兩間四房的單位。主樓一側的附翼更設有傭工宿舍。
建築物屬於典型的殖民地式住宅,建築設計特別,包括有多重門式窗、法式大門、以及用粗磨花崗岩砌成的石牆等。(摘至學校官網)

歷史建築物 / 三級歷史建築物

香港大學訪客中心

(前身為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工人宿舍)

 

建於 1918 1919 年間,原為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工人宿舍。宿舍內有三個房間,除供中國工人住宿外,亦作為守衛室及辦公室。
建築物呈長方形狀,高一層,外牆由紅磚建成,前院及後院均設有遊廊。而一塊塊互相緊扣的陶瓦則組成了宿舍屋頂的三角牆。(摘至學校官網)

(香港大學訪客中心)

(逸夫苑)

(逸夫苑)

(逸夫苑)

(逸夫苑)

(逸夫苑與香港大學訪客中心中間走出去)

從兩棟歷史建築物中間穿過,走到底會出現一到風景很好的地鐵站口,依舊是香港大學地鐵站,就是另一個從地下室穿上來的出口,可以遠眺昂船洲大橋,當下還看到直升機飛過,覺得這校園往外看的風景有點太厲害。

(這一條也是通往另一個地鐵出口的升降梯區,風景很好)

(遠方的橋是昂船洲大橋)

看完我又走回我下車的地鐵口位置,搭電梯往下去,坐到1樓,從這裡往旁邊走就可以走到剛剛在圖書館大樓遠眺的粉紅色建築物區域,這一棟是本部大樓,也是校內歷史最悠久的一棟校舍,且這一區就開始出現較多的觀光客了,本部大樓對面有一棟洋蔥型屋頂的建築,那是孔慶熒樓,當下我沒有進去,因為我深深以為是宗教性的建築物…..,然後又沒什麼人進出,所以還怕而沒進去,很可惜的沒參觀到。

(從一開始的地鐵口下到下巴士處,走往本部大樓路途向上看上層建物,支撐的結構很驚人)

(孔慶熒樓)

本部大樓一進去就有哈利波特的既視感(),首先粉紅色調就已經讓人覺得這棟樓是否也太夢幻,往裡面走,建築物的內部色調是白色,呈現較嚴肅沉穩的風格,且從樓梯往樓上走去的途中,左側下方還可以看到校內警衛或技工的休息空間,由於不破壞建築物的原則,他們休息空間上方沒有頂蓋遮擋,非常之赤裸,是一個微妙的畫面。

法定古蹟

本部大樓

本部大樓是香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的 Alfred Bryer 設計。1910 年動工興建,1912 年落成啟用。

開校初期,由於大學只有本部大樓這一幢建築物,故本部大樓除用作辦公室、教室和實驗室外,還設置了圖書館、醫療室,以及臨時學生宿舍。

1984 年,香港政府把本部大樓列為法定古蹟。今天,訪客參觀本部大樓時,除會看到鐘樓、四個庭院及高逾三十呎的棕櫚樹外,亦會看見在大樓正門的樓梯處的麼地爵士銅像和位於二樓的陸佑博士銅像。(從官網擷取部分)

(地磚超美)

(樓梯讓我覺得很像哈利波特宿舍的會動樓梯)

(大廳裝飾細緻)

一直往上走,二樓可以走出去拍攝粉紅色的迴廊空間,建築物的窗框、扶手、欄杆也都設計得非常細緻,很值得慢慢參觀,且這棟建物物雖然沒有冷氣,但建物物本身夠大棟,中間又有天井設計,所以超級涼爽,再往第三層走去,會通往鐘樓方向,可是不能出去參觀,這裡的中間泥塑天花板也很美,鐘樓旁邊的窗戶造型也切的很可愛。

(一樓往二樓)

(中庭的景和樹拍起來有中東建築氣氛)

(窗戶的造型也簡潔可愛)

(粉嫩迴廊)

(往中間走有平台可以跨出去拍照)

(二樓往三樓鐘樓層的梯間)

(欄杆下方雕花很像天使)

(窗戶的切割的形狀很舒服,可惜戶外不能出去)

(很像宗教建築的孔慶熒樓)

最後逛完本部大樓後,我走下去,往孔慶熒樓和包兆龍樓那一區去看看,建築物內部我也沒進入,下去後由於樹太多的緣故,我覺得陰陰潮潮的,然後又一個人都沒有,所以我迅速走完一圈,就離開此區,然後我也就結束校園參觀了。

(下去孔慶熒樓和包兆龍樓那區,照片看起來沒有很陰暗,但現場我覺得超級潮濕和陰暗,我害怕)

當天適逢假日,所以校內除了一些餐廳有開,其他與學校事務有關的空間都沒開,如:學校商品賣店、香港大學訪客中心等,都沒開,因為我在學校商品賣店看到一個物品超級想買,但就是無緣,只能飲恨離開學校,個人覺得頗值得參觀的學校,古蹟和歷史建築都很值得參觀外,學校的建設方式和風景可說都是很好,覺得很推薦大家來感受不一樣的大學空間。

 

 

IG: www.instagram.com/ice_duckj/?hl=zh-tw
facebook:請搜尋"賈小姐旅遊記"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喔!!

arrow
arrow

    賈桂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